6月29日,亚投行“基本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京签署,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或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标志亚投行朝向正式问世、运营迈出了最关键的一大步。纵览《协定》全文,可以看出,亚投行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良而非根本性颠覆,这也充分体现了作为倡议发起国的中国的指导思想。
毫无疑问,中国之所以率先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关键原因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架构已经不能充分体现国际经济和金融实力的现实格局及发展趋势,不能满足中国和其它一批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当的、有着充分实力基础的权利要求。对此,从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等美国经济政治头面人物,到英国《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明确承认这一点,伯南克等人也正是基于此抱怨美国国会“逼”出了亚投行,可能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分庭抗礼。
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得以成功发起亚投行,甚至英国、德国、法国等一大批老牌欧洲发达国家也不顾美国的掣肘阻扰而加入创始成员国的行列,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实力,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实践未来前景的看好。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也早已是遥遥领先的世界最大开发性金融机构。美国头面人物担心中国借此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分庭抗礼,正是认识到了这种力量的现实规模和增长潜力。
但是,中国并没有意愿与美国全面对抗,没有意愿颠覆现行国际经济政治体系。这是因为现行国际经济政治体系具有突出的两面性:其不公正不平等和效率不足一面固然早已饱受诟病;但它又有体现国际治理和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一面。中国恰恰是经过自我奋斗以基本平等地位进入这一体系之后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经济飞跃,创造了世人称羡的“中国奇迹”。作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成长大国,我们对现行国际经济政治体系的抱怨,有相当一部分集中于其低效率问题,我们自信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显著提升国际经济体系效率,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造福世界人民。
正因为如此,我们坚决反对把“一带一路”称为新的“马歇尔计划”,这不仅仅是因为马歇尔计划以财政资金援助为主,“一带一路”则是一套发展规划,其中的发展项目以商业性项目为主,更关键的是,“马歇尔计划”与全球性冷战紧密相联。中国非常清楚,只有全球性多边贸易体系才能满足自己对外部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不断强调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强调自己参与、发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兼容互补,“一带一路”规划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也超出了亚太自贸区的范畴。
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横空出世的亚投行不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颠覆性挑战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改良者。《协定》的具体条款一方面赋予了中国对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并规定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另一方面规定以美元为股本计价和认缴货币、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亚投行方向和战略保持主导权、但亚投行应在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下按照现行国际金融规则运营的思路。同时,规定采购不得给予特定国家优惠;可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每个成员都在理事会中有代表,理事会授权董事会,不得同时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董事同属一个国籍……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和其它创始成员国力推在亚投行内部治理中统一效率与公平的意愿。让我们期待亚投行成功。